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
地緣政治動蕩 貿易局勢緊張 原油價格波動
地緣政治動蕩與貿易緊張局勢疊加原油價格波動,導致亞洲石化生產商在原料供應保障方面面臨嚴重不確定性。在新加坡舉辦的2025年亞太石油會議(APPEC)上,行業專家共同探討了這一行業痛點。他們表示,目前亞洲石化生產商原料采購趨于謹慎,乙烷等低成本原料成為行業新的焦點。
以原油為例,標普全球商品洞察技術研究副總監April Tan指出,油價已從2024年的近100美元/桶,在過去幾周內跌至70美元/桶以下,油價的這種劇烈波動對石化生產商造成顯著影響。她進一步表示,預計2026年油價將維持在65美元/桶左右,在此背景下,石化生產商在選擇原料時需更加謹慎。
會議小組討論聚焦于原油制化學品(COTC)工藝作為裂解裝置原料來源的競爭力。標普全球商品洞察亞太地區C4及彈性體業務副總監Anthony Tso稱,目前多數COTC裝置運營均依托一體化模式發揮優勢。他解釋道,一體化工廠能實現物流流程簡化與成本降低,且此類裝置中有近50%-60%專門用于化學品生產。此外,COTC裝置可讓生產商根據當前市場需求調整生產方向,在燃料與化學品等不同產品間靈活切換,具備極強的運營靈活性。
Tso還提及沙特阿美與韓國S-Oil合資建設的“沙欣熱裂解原油制化學品”(TC2C)工廠,該項目計劃2026年在蔚山投產。他認為,這類項目雖能推動原油轉化為多種石化原料,具有積極意義,但項目成本回收周期可能較長。
印度信實工業裂解業務負責人拉吉什·拉瓦特(Rajesh Rawat)表示,當前各類原料采購面臨波動,“經濟性”已成為生產商選擇原料的核心驅動因素。乙烷正是低成本原料的典型代表,但供應有限仍是買家面臨的主要問題。拉瓦特指出,印度、中國、拉美、歐洲等地區的乙烷買家目前均高度依賴從美國采購。
拉瓦特提到,傳統上石化生產商會將大部分資本支出投入生產設施建設,如今這一趨勢正發生轉變,更多資金開始流向乙烷等原料的供應保障領域。盡管此類投資能為生產商帶來收益,但伴隨的風險也同樣嚴峻。當被問及“乙烷買家過度依賴美國供應”時,拉瓦特明確表示這是最主要的風險點。這些風險不僅包括關稅等貿易壁壘,還涉及供應鏈中斷問題,例如蘇伊士運河等關鍵航道受阻、海運基礎設施遭遇恐怖襲擊等。
對于單體市場,Anthony Tso分析稱,相較于其他C4單體,丁二烯的需求更容易預測,因為其下游應用與汽車等行業緊密相關。對于異丁烯等其他C4單體的未來前景,他指出,異丁烯主要用于生產甲基叔丁基醚(MTBE)等調合組分,但MTBE需求持續疲軟;除調合組分外,異丁烯也用于其他下游產品,預計這些產品需求增速會較為“溫和”,低于丁二烯。
拉瓦特則關注到關鍵石化原料的供應問題。若乙烷裂解規模持續擴大,亞洲部分老舊裂解裝置的產能優化(關停或減產)可能影響C5產業鏈等原料的供應。他表示,石腦油裂解裝置生產異戊烯、雙環戊二烯等C5類產品的量本就有限,而這些產品的市場需求卻始終旺盛。行業需要想辦法從現有生產體系中提取更多C5產品,老舊裝置的關停,將導致市場失去一部分C5原料供應。
下一篇:亞洲苯市場貿易格局演變
24小時熱線:
1395142856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