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
近日,能源研究分析公司克普勒(Kpler)發布的亞洲地區石油產品需求報告指出,亞洲石油產品需求疲軟已成為趨勢,且這一趨勢將延續至明年。亞洲地區甚至面臨石油產品需求零增長的局面。
克普勒分析師埃斯特萬·莫雷諾表示,消費者信心減弱與電動汽車普及,是推動當前燃油需求趨勢的兩大關鍵因素。
報告顯示,電動汽車對石油產品需求的沖擊在亞太地區尤為顯著,分析師們預計該地區今年石油產品需求將零增長。這一預測背后存在多重原因:石化產能過剩、區域經濟增速放緩,加之人口老齡化與燃油效率提升,均將導致2025年亞太地區石油需求增長停滯。
而亞洲天然氣需求前景則會遠好于原油。目前幾乎沒有預測認為電動汽車會削弱天然氣需求,相反,交通電氣化與數據中心建設熱潮將在全球范圍內推高電力需求,而天然氣正是電力生產的重要支撐。上月,摩根士丹利預測亞洲天然氣需求年增速將達5%,遠超歐洲與美國等主要地區。摩根士丹利印度及東南亞能源與公用事業部門負責人馬揚克·馬赫什瓦里表示:“未來十年,天然氣消費量增速將遠超多數燃料,天然氣已成為能源安全的支柱,在滿足全球日益增長的電氣化需求中發揮關鍵作用。”
克普勒稱,若電氣化繼續按當前速度推進,則石油的長期前景不會好于短期預測。但需注意的是,這些預測基于的因素可能會發生變化。因此克普勒在報告中指出,若貿易戰結束且全球經濟增速加快,亞洲的石油產品需求也將隨之改善。
與此同時,歐洲石油產品需求則呈現出意外的強勁增長態勢。盡管歐洲各國政府加速推廣電動汽車,但歐洲燃油需求仍保持強勁。克普勒預計,今年歐洲汽油與航空燃油需求將增長,而燃料油與石腦油需求則會下降。事實上,國際航空運輸協會(IATA)近期警告,盡管歐洲推行綠色政策,但受國內供應減少與需求穩定增長影響,歐洲正面臨航空燃油短缺。IATA近日表示:“煉油廠逐步關閉導致歐洲航空燃油產量下降,對進口產品的依賴度上升,危及航空業能源安全。”過去幾年,歐洲大幅收緊對煉油廠的環保法規,導致多座煉油廠關閉,煉油產能受限。能源咨詢公司FGE指出,由于美國柴油供應減少,歐洲下半年還將面臨柴油短缺。該公司將這一預測歸因于“美國煉油產能關閉、秋季檢修計劃增加”,以及油價變化可能導致歐洲買家采購成本上升。
值得注意的是,盡管過去幾年歐洲經濟增長微乎其微,但其石油產品消費仍保持穩定。若經濟好轉,歐洲石油產品需求也可能回升。克普勒還表示,美國燃油需求雖不會大幅增長,但仍將保持穩定,冬季供暖需求與航空出行穩步增長將成為主要驅動力。不過克普勒在報告中補充稱,2026年北美汽油需求預計將下降,而柴油需求也將因關稅對貨運活動的沖擊而承壓。
上一篇:美國化工行業獲多項監管松綁
24小時熱線:
13951428565